发表时间: 2022-11-17 20:00:24
作者: 河北中医文化网
浏览:
作为一个中医人,我致力于传播中医文化。有人问,文化有什么用?中医最精华的应该是其医术,不是文化。
我的观点是,文化非常有用力,对于中医而言,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其一,文化是生活,让中医紧贴生活,接地气。医学从来都应该是生活中的,因为医学是关乎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学问,而人的生命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。
其二,文化是力量,让中医能治病,不但能治小病轻病,还能治大病重病,更能治疫病。进一步说,中医的最大价值就体现在其临床能治病上,而临床治病的医术源于中医文化的指引与支撑。
其三,文化是尊严,让中医人挺起头颅,堂堂正正地做医生。中医曾经是国医,中医人被全民所广泛接受。现在,中医没落了,但幸好还有中医文化在,让中医人有着自己的尊严,绝不会自卑自贱。
其四,文化是灵魂,中医的核心就是文化,文化是中医的灵魂。若舍弃了文化去谈中医,虽然表面上看是纯粹的医术,但这样的医术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是没有生活活力的。
其五,文化是信仰,中医成为了我的信仰,因为其中有文化,也正因为文化,才让中医博大精深。为什么不少中医人对中医没有信仰,因为没有接受中医文化,进一步说,是只学了几个治病的方子,而没有深入研究中医的文化内涵。
其五,文化是精神,中医有精神,所以才有生命活力。中医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余绪未绝,因为中医内涵着一种进取的精神,显然,这种精神源于其中的文化。
其六,文化是一切传承与创新的源泉,中医最需要的是传承,传承离不开文化。我们传承中医,传承的不但是医术,更是其中的文化,而且主要是文化,唯有文化才内涵着精气神,才能让中医一直充满着生命活力。
今时中医不是主流医学,但作为一个中医人,我愿意去挺起中医的脊梁。我学习中医,我实践中医,我写作中医,我传承中医,我也弘扬中医。我不但弘扬中医的术法,同时,我也弘扬中医的文化。我自认为,这不但是我的初心,也是时代赋予我的责任与使命。
作为一个中医人,我学了中医,就应该把自己的所学所悟分享出去。我之所以愿意去分享,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。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教我应该有利他的精神,告诉我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的道理,受文化的影响,我自然也愿意这样去做。
今时新冠疫情让全世界死亡了500多万人,而中国却很好的控制着疫情,这也证明了一件事情,即中医可以挽救中华民族,中医保护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。作为一个中医人,我认为,这不但是中医的胜利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。如果我们能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,坚定地依赖中国传统文化,那么,我相信,疫情在我们也不怕。
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,这不但是医学理念,也是价值观。新冠疫情用500多万人的死亡来告诉我,谁依赖中医,谁就能生存;谁依赖中医,谁就能早日复兴。
由此说,中医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,中医也应该是我们强国的战略级别的保证。唯有坚定地依赖中医,我们才能于疫情之中稳如泰山,不但国家能兴旺发达,人民也能健康自由。
作者简介:
罗开锋,男,1981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,汉族,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,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,中医执业药师,现就职于南康区罗开锋中西医结合诊所。
教育培训经历:
1999年至2002年就读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取得大学学历。
2002年在江西省中医院实习。
2002年—2003年在南康区中医院临床学习。
2003年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资格。
2006年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。
2015年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卫生中级职称(主治医师)。
2016年通过国家药学资格考试取得中药学执业药师。
2022年,跟随畅销书作者、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高级研修班授课导师、中国基层门诊经营管理专家齐铁雄导师学习,对医患关系、诊室设计、整体升级转型等有了很大提高。
职业经历:
2004年在南康区三江乡谷山村罗开锋卫生所工作。
2007年在南康区罗开锋中西医结合诊所工作。
个人专长:
擅长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常见病,多发病,疑难病,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,脾胃病。
责任编辑:孙业腾